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培养方案 >> 正文

2025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29 [来源]:电气学院 [浏览次数]: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

(0811)

一、学科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52年。本学科1998年获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本学科被评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016年、2022年分别在第四轮、第五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获“C”等级,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202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目前已形成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机器人与无人系统等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拥有 控制工程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工业节能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等7个省级研发平台,实验室面积4450平方米。本学科拥有一支学历水平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强,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在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及工程应用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从国家需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实事求是、勇于钻研、严谨诚信的科学精神;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坚实的控制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具备先进控制工程技术应用技能,具有从事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开发设计、工艺设计和实施等能力;

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本学科有关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研究方向

方向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以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为研究内容,研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控制、容错控制、推理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等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在冶金、石化等复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解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方向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以复杂工业过程的智能检测技术与先进自动化装置为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工业自动控制装置,系统可靠性评估及设计,控制系统的自动测试方法,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转换方法和相应设备,新型传感器和仪表,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及应用,动态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高速企业网络组成及安全技术,新型大功率电子器件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及相关产品的开发。

方向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以信息采集、处理与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与分析,人工智能及智能系统设计为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信号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控制与智能机器人,专家系统与智能决策,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及其在信息处理、识别与控制中的应用。

方向4: 机器人与无人系统

以复杂机器人系统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为研究内容,研究仿人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无人机等复杂系统的步态规划、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问题,揭示机器人机构输出特征参数和机器人尺寸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可重构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力/位置控制、最优控制及容错控制等问题。

四、学制与学分

本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修学分限定27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半年。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选修课程。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师应采取自学、研讨、启发等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

六、课程学习

1. 课程设置

课程总学分限定27学分,课程设置分公共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必修、选修课程及必修环节,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2. 个人学习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学生入学导师遴选结束后两个月内完成,个人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般包括:研究生学习期间总体规划,计划学习掌握的各种学习工具/应用软件等,每阶段(学期)具体学习进度及安排等。

3. 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以课堂授课为主,鼓励自学和对话式、讨论式教学,因材施教,灵活组织授课内容及教学形式。学位课及必修课采取试卷考核方式,选修课可采取试卷、报告等考核方式。考试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能全面地训练研究生树立严谨的学风,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并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全程指导。

1. 个人研究计划

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应尽早确定每个研究生的选题范围,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调查研究进行论文选题,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鼓励研究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应立足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在理论上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2. 论文开题报告

对硕士研究生开题应满足《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管理规定》。

开题报告以书面和讲述两种方式进行,就论文选题作报告。论文开题应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意义。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课题来源和选题依据:阅读国内外近10年中的40-70篇文献,其中近三年文献不少于1/3,外文文献不少于1/3,对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研究方案:阐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研究工作基础:说明具备的研究条件、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3. 论文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要求详见《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

4. 学术成果

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各学科的不同,学位申请人在硕士学位申请前其研究成果至少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1)以联名(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参与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形式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能反映学术水平的论文1篇以上;(2)以联名(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参与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形式在SCI(科学引文检索)EI(工程索引)检索的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录用)与研究方向相关的能反映学术水平的论文1篇以上;(3)以联名(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参与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的形式授权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发明专利1项以上;(4)提交其他能体现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能力的成果,并附不少于8000字的报告。

5. 学位论文评审

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即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过程中,隐去学位论文作者及其导师、评阅专家信息,在学位论文作者、导师以及评阅专家之间形成双向保密关系的一种学位论文评审方式。

6. 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外审者,按照《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答辩。

八、必修环节

1. 学术活动(2学分)

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中任意一项:

(1)在校期间至少选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并向学院提交《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2)发表高水平(SCI检索)学术论文1篇;

(3)主持学科竞赛项目进入省赛,学科竞赛应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门类中的高水平赛事

(4)参加学术会议作报告。

2. 学位论文开题(1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做论文期间的重要环节,一般在第三学期9-10月份进行,开题报告通过者记1学分。

本学科研究生须完成以下专业文献阅读

序号

作者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出版社

必读或
选读

1

张智星等

神经-模糊和软计算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必读

2

景占荣等

信号检测与估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必读

3

姜长生等

现代鲁棒控制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必读

4

张云生

实时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原理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选读

5

申铁龙

H∞控制理论及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读

6

王立新

自适应模糊系统与控制

国防工业出版社

必读

7

周明等

遗传算法原理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必读

8

蔡自兴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9

潘立登等

系统辨识与建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必读

10

边肇祺

模式识别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11

阮秋琦译

数字图像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选读

12

叶世伟译

神经网络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选读

13

孙家广

计算机图形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读

14

郑大钟

线性系统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15

李殿僕

非线性控制理论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必读

16

胡寿松等

最优控制理论与系统

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必读

17

刘金琨

智能控制

电子工业出版社

必读

18

阳宪惠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

选读

19

阮毅

运动控制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读

20

邵惠鹤

工业过程高级控制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选读

21

褚振勇

FPGA设计及应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选读

22

彭军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选读

23

张晓林

嵌入式系统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选读

24

刘瑞叶等

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

选读

25

潘新民等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选读

26

吴忠强

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选读

27


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


必读

28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选读

29


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选读

30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选读

31


IEEE Trans on Control System Technology


选读

32


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


选读

33


IEEE Control System Magazine


必读

34


IEEE Tra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Learning


必读

35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必读

36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选读

37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ngineering


选读

38


Appl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选读

39


Control Engineering


必读

40


自动化学报


必读

41


控制理论与应用


必读

42


控制与决策


必读

43


信息与控制


选读

44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选读

45


电子与信息学报


选读

46


系统仿真学报


选读

47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必读

48


电子学报


必读

49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选读

50


系统工程学报


选读

51


仪器仪表学报


必读

52


机器人


选读

53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选读

54


传感技术学报


选读

55


冶金自动化


选读

3.中期考核(1学分)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进行,由学院负责组织。中期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育考核、课程学习、科研能力、身体素质等等几个方面。对于不能通过中期考核的学生应对其提出整改意见,实行人才分流。具体要求应参照《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执行。

、本培养方案自2025级研究生开始实施。



(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全日制)

 

编号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程

1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

5学分

1100002

第一外国语

48

3

1


100909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基础

理论

课程

(最多5门)

10学分

1201002

矩阵分析

32

2

1


1201004

数值分析

32

2

1


0403081

线性系统理论

32

2

1

核心课程

0403080

最优控制A

32

2

1

核心课程

0403093

人工智能A

32

2

1

核心课程

8学分

必修

课程

1001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2选1

100109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9900000

人文素养课

16

1

2


0403058

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指导

16

1

1


9900004

体育运动

16

1

1/2

2选1

9900005

艺术鉴赏

16

1

2

9900006

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

16

1

2


选修

课程

1101070

外教英语

16

1

1

全日制可选

0403092

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

16

1

1

专业课程

(至少6选2门)

2学分

0403094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

16

1

1

0403095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16

1

1

0403096

自主智能系统

16

1

1

0403061

机器视觉

16

1

1

0403100

汽车系统动力学

16

1

1

补修

课程

0403052

自动控制原理

84

0

1

至少2门,同等学力、跨学科必修,不计学分

0403053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60

0

1











培养环节

4学分

学术活动(8次)

2

1-5


开题

1

3


中期

1

5




上一条:2025年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

下一条:2025年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细则